聚焦中国

贝恩公司发布《2022年中国并购市场展望》

作者信息:


周浩是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并购交易有所放缓,但是,贝恩发现,境外和国内并购市场依然涌现出颇多亮点。跨境并购方面,去年,中集集团以10亿美元收购A.P.穆勒-马士基集团旗下集装箱制造业务-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从而使中集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2020年,华润资本则收购了英国领先的垃圾处理公司Viridor。国内并购方面,去年,德国化学公司巴斯夫携手湖南杉杉能源科技组建了合资企业;中国乳业公司蒙牛收购了妙可蓝多,后者自2018年以来,以每年112%的增速实现跨越式增长,是广受欢迎的新锐奶酪品牌。


与此同时,在去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备受瞩目的三大举措:第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第二,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第三,加强数据监管、保护个人信息。上述新举措对于电商、教育培训、网约车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旨在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此,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比如,对新房设置价格上限、扩大医保覆盖面、取消K12课外辅导等。


去年,国家监管部门进一步整顿了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开出史无前例的巨额罚单,比如,阿里巴巴集团被处以28亿美元的罚款。这一新政增加了电子商务巨头的成本,也改变了小商家的经营方式,折射出由于政策演变而带来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数字创新前沿的领导者,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隐私,近年来中国对于数据隐私的管控趋于严格,越来越多的措施用于保护敏感数据,比如地理位置数据、国企财务数据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网约车巨头滴滴赴纽交所上市数日后,中国政府要求滴滴对滥用客户数据的行为进行全面整改。


面对来自监管层的重拳出击,中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图1)。实践中,虽然并购交易尚未受到影响,但是,市场普遍担心短期内的交易可能性。


图1 中国科技股股价变化率


伴随监管环境趋严,贝恩认为,交易方必须调整战略,从而把握机会,与中国市场同发展、共成长。为了帮助交易各方致胜多变的市场环境,贝恩建议,交易各方应当聚焦以下三个角度,顺应监管政策的变化,更有利于并购和合资交易完成。


展望一、不断提升合规意识


为了应对广泛的信息披露要求,交易各方需要为审批预留出更长的时间,并为反垄断和数据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跨国公司应当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中国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比如,新规之下,许多核心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必须设在中国,要求跨国公司寻求在华收购时,必须评估当前业务情况,并增加必要的支持业务。


事实上,贝恩建议,所有跨国公司都需要主动评估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当前布局和投资组合战略。企业要加速剥离与其产品或服务相关、但可能会造成安全风险的个人数据或公司数据。积极与中国主管部门合作,共同处理数据隐私问题。贝恩发现,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划为独立的业务地区,对部分公司而言,分拆或许是保留价值的最佳方式。总之,所有企业都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战略,了解遵守中国新政所需的投入,以及撤资后的其他选择。


展望二、积极布局早期投资领域


贝恩建议,企业应当把精力放在政府鼓励交易的领域,如快速消费品行业。随着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的战略投资者可以加大投入、更积极地配置资源,从而甄别、投资具有吸引力的标的公司。


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凭借企业风投、与风投或私募公司合作等形式,积极在中国进行早期投资。比如,2018年,雀巢在中国设立创新孵化器,并在两年后向中国知名风投基金天图注资3,000万美元,成为该基金的基石投资者。


展望、三采取合资进入模式


从前,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途径是与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当外资公司被允许独立经营后,有一些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有一些则节节败退。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重新考虑合资,尤其是与拥有先进技术或关键能力的国内公司建立合资企业,从而加快本土研发、审批和上市。


比如,2017年,阿斯利康与国投集团旗下的生物制药私募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FIIF)成立合资企业。迪哲医药作为新的合资企业,全面融合了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的科研实力,而FIIF提供资金和战略合作方面的技术支持。受益于政策对医药国产化的大力推进,迪哲医药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放眼未来,尽管多个行业纷纷收紧监管政策,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愈发严格的措施来保护信息和国家安全,但贝恩认为,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的重要性仍然不减。因此,在强监管时代,中国依然是富有吸引力的增长和投资市场,对于许多行业,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热门的市场。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