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以“激发全球开放新动能 共享合作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简称虹桥论坛)举行。虹桥论坛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虹桥论坛结合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时代背景,聚焦全球开放合作领域热点议题,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虹桥智慧”。
贝恩公司中国区总裁、全球董事会成员韩微文出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2年虹桥HUB大会,发表《打造未来企业,抓住空间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主题演讲
此次HUB大会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众多国内外知名智库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论坛,聚焦发挥大虹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围绕推进政策实施、功能平台打造、重大项目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致辞。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出席,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主持。
韩微文指出,当今的城市,反映了150年以来推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这些拥挤的城市枢纽是贝恩公司称为“空间经济”发展的里程碑。城市枢纽出现有一定必然性:通过集中化布局,使得人工、制造到研发在内的各项成本最小化,通过缩短距离提升效率,包括物流效率和购物便利性。在这些优势下,大量人口涌入大中型城市。联合国2018年报告显示,全世界30余座超大城市(市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中,中国占了8席(北上广深武成重津),是拥有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空间集中度提升成为刺激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因素之一,即每平方公里人口形成了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劳动力群体。
然而,贝恩经过广泛的研究发现,这样的功勋卓越的传统模式,可能随时会被颠覆。我们研究了全球先进经济的发展模式表明,全球城市正在进入“后城市化时代”,其最主要特征是核心地区人口的减少,而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距离成本的降低。
距离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货物成本等。技术、时间、距离、重量和大小全部影响距离成本。通常情况下,货物越大、越重,或者距离越远、时间周期越短,距离成本越高,相反,技术能够降低距离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距离成本下降,这让稍远距离、较低密度和更小规模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可行的选项。物流效率的提升使得向近郊以及远郊地区运送货物更加便捷,便捷的交通、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的新模式又让人们的居住选址越来越不再依赖于市中心的工作地点。一些人开始选择离开大城市搬到距离市中心更远的地方,因为技术进步让他们能够在就业、负担能力和生活方式之间实现平衡。
与此同时,自动化以及3D打印等小批量生产技术在很多情况下还将缩减产品实现盈利所需的生产规模。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更贴近客户展开小规模、高效率运营,从而使其能够更快速地迎合本地需求客制化产品——进一步降低整合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性。
因此,一部分职业,比如金融服务,仍将集中在城市内,因为整合的人才集群能形成一种优势,同时专业化知识也可以获得工资溢价。部分一线城市和城市中心也将继续吸引富裕人士、年轻群体和空巢老人。然而,随着技术聚合,另一类家庭细分,特别是中产家庭,很可能会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更低成本、宽敞生活空间。
贝恩公司研究表明,这些时间、空间和成本的根本性转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以美国为例,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全美国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口从50%降低到30%不到。这样的情况在欧洲和亚洲很多发达国家都可以看到。贝恩认为,“后城市化”的趋势将冲击现有商业模式,在未来为企业带来诸多机遇。
“后城市化”时代:企业面临三大机遇
01 智能物流、智慧城市及智能出行
据统计,在中国市场,空间经济效应带动的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5年左右增长成为万亿级市场。长三角地区拥有四通八达的骨干路网及陆海等重要物流枢纽,虹桥枢纽作为集民航、高铁、客运、轨交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及电商保税等物流重要集散地,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3D打印、物流技术和服务机器人的自动化
上述方面的突破性进步会使很多企业运营所需的最小规模剧减,新服务及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比如,使用服务机器人取代部分人工,商店实现盈利所需服务的家庭数量将大幅减少。这意味着,一家零售商可以基于相同的成本运营开设更多小规模的门店来服务于分散的人口,而非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开设大型门店。此外,随着3D打印等技术的催化,企业会发现原本无法盈利的运营规模也能够实现盈利了,从而由集中化大规模生产逐渐过渡为分散化小规模生产,为更遥远、低密度社区提供低成本商品或服务。
03 人们的需求、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
高线城市近郊及低线城市中心发展加快,房地产、商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优质可持续的生活品质将带来经济增长的新机遇。
上海和长三角构建“后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三重优势
目前,上海和长三角在构建“后城市化”发展模式方面已经具备三重优势:首先,区域协同优势——得益于同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密切合作关系,区域间可实现协同发展;其次,政府引导优势——通过政府牵头的合作,已具备广泛引导转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基础禀赋优势——包括世界领先的商业、文化、学术、技术基础等,在初现曙光的后城市化时代将会更强。
上海虹桥枢纽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建立“空间经济”新模式的强大驱动力。
首先区域经济整体快速增长。过去一年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推动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经济增长快速。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7000 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达到 2.58 万亿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与此同时,区域要素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不断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包括法制化、国际定位强化,市场开放优势进一步彰显;同时商务区发展动能及创新火力持续增强,企业总部加快聚集,创新型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另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功能也在持续强化。作为枢纽,基于虹桥国际重要商务区与南北拓展带构建“一小时通勤圈”,沪苏沪嘉同城化态势进一步显现,互联互通成果显著。同时,功能平台持续打造,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全球数字贸易港等国际化高能级载体加快建设。
随着第五届进博会盛大召开,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愿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展望未来,“空间经济”将持续推进后城市化趋势发展,长三角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抓住新机遇加速该趋势的发展。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代表的“空间经济”则将成为强大助力,持续激发全球开放新动能,共享合作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