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观点

从制造到“智能智造”,食品饮料行业如何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作者信息:


蔡晴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高加贝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副合伙人

刘维波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副合伙人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4.0的解决方案,致力于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智造”,食品饮料制造行业已经迎来变革转型拐点。


贝恩将在本文中以第三方的视角分享所观察到的当前中国食品饮料市场的宏观趋势,解读企业打造未来工厂及相关供应链的必要性和赢得成功的变革要素。同时借助先行企业的案例,从他山之石入手,更加形象地展示相关用例,并且为企业归纳了“避坑指南”,从而走出智能智造转型的常见误区,加速成功转型。


未来已来:智能智造引领未来工厂和供应链


放眼未来,未来工厂是一场变革转型,而不仅是一次固定资产投资。那些在未来工厂和供应链体系升级之旅中走得更远的企业,不但能获得实施用例的投资回报,还将提高整个组织的敏捷性、灵活性、韧性和成熟度;从而打造了供应链的新竞争优势。


贝恩认为,食品饮料企业的未来工厂和供应链会达成如下的目标状态:


  • 通过使用柔性、互联的机器,从而实现SKU高效切换和自我优化;
  • 凭借人工智能,来预测客户需求以及优化工艺过程控制
  • 根据人工智能的指令,来构建用于运输材料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 人工与人机和人工智能在现场和远程共同扮演新角色;
  • 供应链合作伙伴无缝连接,优化并增强韧性;
  • 企业间上下游互相合作,打造带来利润的循环价值链
  • 工厂通过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实现零碳排放并减少浪费;

  • 所有使用的材料都是“从摇篮到摇篮认证”


图1:成功打造未来工厂可为食品饮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绩效提升


与时俱进:善用智能智造,拥抱市场新趋势


作为食品饮料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多年来,中国食品饮料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目前,贝恩观察到六大新趋势给在华跨国企业及本土企业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趋势1:成本投入激增;急需降本增效。随着原材料、能源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制造企业利润不断承压,试图通过自动化和精益运营,打造解决方案,以此提高效率良率、减少浪费、提升人效。


趋势2:竞争愈发激烈;打造卓越制造和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跨国企业和本地领先企业,成熟企业与初创企业在价值链上各方位竞争。企业采取卓越制造和供应链的策略,旨在建立优势竞争基础。


趋势3:法规日趋严格;需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制造企业进一步落实产品级可追溯性和质量追踪体系,以满足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和质量合规要求。


趋势4:消费者关注环境和可持续生产。消费者青睐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食品产品和清洁标签。企业也随机而动,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可持续发展,比如,企业通过运用工业物联网和高级分析工具,从而推动能源、排放和水耗优化。


趋势5:智能技术迭代;为智能智造提供了成熟解决方案。例如,智能自动包装技术可用于改善产品新鲜度和保质期、提供产品信息、提高产品安全性、跟踪产品位置等。解决方案不再是点状的单个方案和信息孤岛,而是系统性的整体升级。


趋势6:产品组合增多;探索自动化基础上的柔性制造。随着SKU数量的增加和定制化需求,企业纷纷采用柔性制造方法,着力提升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速度,加快产品配置变化,让换模更高效、新品上市速度更快。


未来工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内外的领先制造企业纷纷在现有工厂和新建工厂的基础上引入智能智造未来工厂模式,先发制人地应对行业变革并提升竞争力。从企业自身来看,未来工厂的好处颇多,例如在进行工厂扩建、生产轮班制度调整和内化制造能力时,引入智能智造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次品率。通过优化成本和生产效率来提高制造竞争力,加强企业内部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智能智造蓝图概览:愿景站C位,兼顾降本与可持续经营


在上述六大趋势的推动下,引入未来工厂和供应链已经成为食品饮料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点。然而现实中,许多管理者起初会陷入仅仅专注于软硬件技术升级的迷思,比如一味为工厂配置自动化技术平台和设备,认为这么做就可以使企业达成智能智造的目标。这种期望依靠软硬件升级一蹴而就的做法常常会让企业走弯路,看不到效果和收益,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贝恩会在下文中谈到这样的误区。


从前期布局到战略落地,贝恩建议,一方面,管理者应当对于未来工厂和供应链的目标和应用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应用级别,以及清楚了解现有工厂与新建工厂的要求分别是什么,有哪些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制定未来工厂和供应链的推进策略,包括制定适合自身的长期战略,并落实重点应用场景,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局限、制造流程数字化、获取外部合作伙伴信息、明确各阶段成果(涵盖了从概念与设计到实际建设运营的整个过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搭建培养智能智造和精益运营团队,建立全员智能智造的能力和文化。


参考成功企业的转型经验,贝恩总结了五大成功要素(图2)——管理者应当把企业愿景放在C位,围绕愿景,建立精益生产系统,再按照精益的流程落地智能制造数字化用例。所有这些行动,都需要搭建合适的组织和运营模式来实现。


图2:智能智造蓝图概览


【案例分享A】


第一个案例来自一家跨国食品饮料智造企业。作为行业先驱,自2017年起,这家企业在全球总部的引领下,在四大智能智造能力上已实现规模化推广。那么,它是如何完美地实现转型的呢?


首先,在树立未来工厂转型愿景时,CEO就明确提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各部门人员更快地做出决策。为达成这一愿景,高管团队识别出了需要建立或强化的四大关键能力,分别是运用颠覆性数字技术,致力于实现优化成本、速连市场、顾客满意和精准交付。同时,进一步设立并量化所需达成的关键指标,包括:减少10%的计划外停线时间;缩短20%交货期;净推荐值提升8个点;按时足量交付率提高20%。


具体落地过程中,高管团队更是积极应用到精益生产系统和智能智造用例,升级团队的智能制造能力,来建立和强化四大关键能力。例如,通过引入可预测设备维护,AR培训等工具,降低了10%的计划外停线时间,并提升了15%的产线效率。再如,为了攻克换线时间长、产品客制化需求较多的痛点,采用数字化清洗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化可定制包装线,提升柔性,从而缩短20%交货期,节省了33%的换线时间和15%的所需人力。


未来,在数字孪生、5G物联网、算法迭代等新技术的赋能下,这家企业计划持续技术升级,并结合数据和技术平台、组织运营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促进数据驱动型决策,同时建立内部人才储备库和企业文化。


【案例分享B】


在中国,也不乏有成功转型的本土食品饮料制造企业。在下面这个案例中,贝恩将从建设“无废工厂”的角度,聚焦分析企业如何打造精益制造系统。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无废工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细胞工程之一,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一环。“无废工厂”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促进其循环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这家本土企业积极响应发展趋势,明确了清晰的精益目标:建设“无废工厂”,开展绿色生产,减废降废工作。在此目标下,决定从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两方面入手减少浪费。


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高管团队通过瓶盖膜具改进创新,在38mm瓶口饮料中用折边盖代替直壁盖,从“精细化”方面来降低包装克重,最终节约了15%的塑料使用。在工艺流程方面,运用无菌冷罐生产线迭代升级,对瓶身“智能化”减重,新投产的无菌冷罐智能生产线工艺技术先进,瓶子克重对比老的热罐产线可实现10%-15%降幅,有效减少塑料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以“无废工厂”为样板,向全国分公司进行规模化推广,将“无废工厂”理念融入到“绿色工厂”中,推动双创建设落地。


上述两家企业通过拥抱未来工厂,积极打造第二引擎,既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短期目标,又为长期的可持续经营奠定了基础。


避坑指南:谨防中招这些误区


通过研究大量企业智能智造转型案例,贝恩发现了六个企业最常见的误区,总结如下。


误区1:既无明确愿景,又缺少战略指导。


领导者常常存在“为了转型而转型”的情况,也就是不清楚所要达成的愿景、目的,就盲目地采取行动。但是,如前所述,盲目行动会造成投资损失、事倍功半。成功的企业往往离不开明确的愿景和战略指导:战略上,做到以终为始,分阶段达成战略目标;行动上,做到力出一孔,从而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建设。


误区2:一味堆砌技术,忽视底层基础建设。


领导者简单、重复地投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忽视流程、体系和标准的底层设计,导致各个环节独立不兼容,陷入了打补丁、多次投资的怪圈,从而无法充分释放这些技术的最大价值,花了许多冤枉钱。


误区3:仅仅改善单一环节,缺少端到端价值流转型的全局观。


领导者仅理解智能制造的字面意思,将目光聚焦工厂四面墙内的提升制造和生产效率,没有意识制造与价值链其它重要环节的内在联系,这种做法限制了企业达成整体目标。未来,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培养端到端价值流转型的全局观,比如,通过数字化研发来提高产品上市速度、通过数字化排产来提升小批量多品类生产,这些都是未来工厂需要重点关注打造的能力。


误区4:单一追求降本增效,忽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部分传统企业的领导者会过度集中于短期的降本增效,而没有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实际上,贝恩发现,那些采用物联网实时传感器进行数据聚合的企业,通过管理能源消耗、排放、废物和用水,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利润,还可以实现可持续性优化,对于保护环境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误区5:忽略工厂之间的产品和流程的差异性。


领导者要明确,落地智能智造的解决方案时,不是简单地复制到各个工厂中,因为不同工厂之间的产品和运行流程不一样,要求企业切合实际地推行。对此,企业总部数字化团队在设计未来工厂的总体策略和实施路径时,就要一盘棋考虑不同工厂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不能标准化的方面,设计好柔性的解决方案来包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


误区6:忽视数字化治理(人才和组织)对企业实现快速转型和扩展的重要性。


智能智造转型对企业的组织能力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配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来应用工业4.0技术。如果领导者忽视数字化治理,或许将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最优决策,也限制工业4.0技术的应用潜力。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