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

聚焦在关键决策上——五步提高公司的决策力

《EMBA》2011年1月
作者:Michael C. Mankins、Paul Rogers、陆建熙
 

伟大的企业,作伟大的决定。它们作决定的速度迅速,执行过程有效率。结果是,公司持续地创造高绩效,员工充满动力,感觉自己由决策瘫痪中获得解放。
究竟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贝恩(Bain & Company)的资深顾问布兰克(Marcia Blenko)等三人,最近在《决策与执行》一书中,提出五个步骤,帮助企业转化成一个果断又灵活的组织。
 

第一步:为你的企业打分数

你的企业的决策制定与执行能力有多好?要提高效率,你可以进一步建立哪些优势?有那些障碍使得你的表现无法改善?
第一个步骤能帮你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高阶主管必须先评量公司的决策能力。让我们先看看决策的部份吧。制定高质量决策的能力使得公司能和对手拉开距离,但决策水平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能够迅速地制定决策,并且有效率的执行。而且公司在过程中投注的心力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

因此,对决策质量、速度、执行,以及所投注的心力这几个元素进行评估是很重要的。对企业成员进行跨部门的调查是个不错的着手点;若要更精确些,还可以增加面对面访谈和重点数据收集。重点是要找出:企业作的决策当中正确的比例是多少?这些决策制定的速度与竞争公司相比是较快或较慢?投入的心力是否过多(或过少)?

你所获得的答案或许将让你感到出乎意料。赫士睿(Hospira)是一家年营收三十六亿美元的医疗用品公司,它发现它的整体决策能力与贝恩公司数据库中的数百家公司相比,竟然只落在百分之四十之处,远低于其执行长贝格利(Chris Begley)所追求的前四分之一。

因此,贝格里和他的团队积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关于这点,企业可以使用调查与访谈的方式,了解对公司决策制定与执行有益或有害的元素。问题可以如以下:
 

  • 在关键决策上,大家是否明了自己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 拥有决策权力的人,是否有必须的技能与经验?
  • 我们的目标与奖励,是否对好的、快速的决策制定与执行有激励效果?


赫士睿的研究发掘出了该公司重要的长处,诸如优秀的领导能力,以及健全的主管晋升管道。然而主管与员工都认为,公司的某些决策,负责制定决策的管理阶层层级不对;他们也认为,公司会议有时成效不佳,公司文化也并未鼓励员工作决策时把顾客放在心中。

诸如此类的深刻理解,不只能让你了解公司决策能力的弱点,也了解原因是什么,因而发展出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赫士睿的研究结果,协助管理阶层重新设计出许多关键决策;公司也发起了一系列的行动,例如以训练营协助改善决策制定与执行。近年来,决策能力的提升,为该公司的财务绩效带来了帮助,股东总报酬率也一如CEO贝格利的期望,达到前四分之一的水平。
 

第二步:专注于关键决策上

大型企业一天必须制定或执行的决策数以千计,或甚至以百万计,没有任何领导团队能够一次处理所有的决策。因此,步骤中的第二项,就是要找出在这些决策当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公司的关键决策。

某些决策一看就知道很重要。它们是企业每个部份都会遭遇的重大、高价值、策略性的抉择:譬如高阶领导者得决定是否进行某大型企业收购,或是IT部门得决定是否对某重大系统升级进行投资。

但是许多企业都忽略了同样重要的第二个类别:经营决策。它看似渺小,却须时时反复制定,随着时间累积了许多价值。

举例来说,促成亚马逊公司(Amazon.com)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公司能够制定聪明销售决策的能力,这包括了提供特价与折扣、相关商品建议等决策。大多数公司每天也有类似的决策,多半是由前线的人员来决定。

你可以使用一个我们称为“决策结构”(decision architecture)的工具,来找出公司的关键决策。先列出公司重大营运过程会牵涉到的决策,然后再以下列两种方式过滤清单:
 

  • 决策的价值。评估每个决策所牵涉到的价值,专注在价值最高的那几个上面。日常决策会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累积;为防遗漏,单一决策的价值必须乘以该决策的频繁度。
  • 需要主管关注的程度。不可免的,某些决策会需要比较多的关注。这些决策可能是比较复杂,或是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透过这两个方式,找出属于自己的的关键决策清单,也就是说,若你的企业想成功,这个清单上的前二十或三十项决策就要能进行顺利。
当这些关键决策之一遭遇问题,你的第一反应自然是立即投身其中,然后执行修正。这个反应合情合理,然而,若要做到长期修正,就得更深入地分析该决策。什么行得通?该决策是从哪里开始出错的?是质量、速度、执行力,还是投注的心力?造成事情停滞不前的,又是企业中的哪些元素?利用访谈和其他分析方法,团队队员可探索每个因素,确认问题点。
举例来说,当耐吉公司(Nike)在变动其管理结构时,团队成员指出了三十三个关键决策,例如决定某个国家的零售策略。该团队于是收集信息,显示关于某决策过去如何进行,未来应该要如何进行。因为这份数据,耐吉得以让所有人都理解,该公司的关键策略未来应该要如何制定与执行。


第三步:让决策生效

这个步骤就像是外科介入治疗:走进去,修补问题,好让病人恢复健康。这个步骤主要在处理决策当中的“什么”、“谁”、“如何”,以及“何时”。

1.找出是“什么”。与决策相关的团队,比须先找出那个决策到底是“什么”。团队要能清楚说明,并正确架构这个决策。当福特汽车公司当初在考虑是否要接受纳税人的财务援助时,其执行长穆拉利(Alan Mulally)并未将该决策架构成一个“该或不该”的问题。相反的,他咨询团队,问他们什么样的策略最能够将该公司的长期价值最大化。这迫使大家思考,除了财务援助以外的其他选择,例如翻修营运、与竞争对手合并、申请破产保护等等。

2. 决定是“谁”。决策当中牵涉到哪些角色也必须弄得一清二楚。贝恩公司的顾问提出一个RAPID的决策权工具,它涵盖了所有的关键角色。某人或某团队给予提议(Recommendation);其他人提供意见(Input);其余其他人得要同意(Agree),即批准该提议;然后某人或某团队则制定最后的决策(Decision);其他人则被指派来执行(Perform)该决策。若你将这些角色正确拼凑出来,大家就会知道谁得负起哪些责任。

3.了解到底是“如何”。决策的制定该是基于共识、透过票选,还是由单一个人决定的?所需的信息是如何提供的?团队可以提前同意决策的准则吗?提出的备案会在一个以上吗?事先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决策进行得更流畅。

4. 明确指出“何时”。 每个重大决策都需要时间表和截止日期。时间表可确保在决策后立即采取动作,如此一来,一切就能迅速进行。

英特尔公司(Intel)的嵌入式及通讯事业群便使用了许多前述的工具,决定要将哪些产品加入该公司产品开发的路线图(roadmap)中。首先,该事业群的决策流程具体说明了大家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该在什么阶段提供意见;何时才会进行提议;在有需要时,要如何获得批准;以及要如何达到最终决策。

这个事业群也确保这些决策和过程,都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士。“我们现在已能顺口说出‘我们做了这些事,我们之所以做这些事的理由’,好让大家了解产品开发计划增加了什么项目,是为什么。”团队领导人戴维斯(Doug Davis)说道。


第四步:建立组织

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所有成员都制定良好的决策、决策制定的速度迅速、决策执行有效率的企业,而且一切都理所当然(顺理成章or自然而然or水到渠成 会不会更好些?)。然而在公司里,某些最为重要的决策,却是企业所有成员每天都在做的小抉择。要让这些决定都做对,需要让各阶层员工都有能力决策,并交出成果。整个企业系统的所有元素,都必须支持良好的决策制定与执行。


因此,步骤四就是要对每一项元素,包括企业架构与流程这样的“硬”元素,以及人员与文化这样的“软”元素,都进行检视与修正。


这种做法的威力在于,它将大多数公司每年都会进行的在组织方面的投资聚焦。采取一些不连续的行动方案,只会造成众人的混淆又稀释投资;任何改善的唯一目标,都该是为了达到更加的决策制定与执行。
举例来说,想想传统的人才发展和部署(哪些人被分配到哪些职位),和以决策为中心的方法,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大多数公司都问传统的问题:我们在人才战争上获胜了吗?许多公司投注了大量心血,就为了找出这问题的答案。
相对的,以决策中心的问题则是:我们是否把最好的人才,放到他能发挥最大决策影响力的工作上?
要回答以决策为中心的问题,你得先了解公司的关键职位。关键职位是对关键决策有着最大影响力的工作;既然某些重要决策是日常营运决策,这代表关键职位可能在组织的任何地方,许多会在前线。接下来,你得找出最适合该职位的人,这表示你得选出能够很好的、很快地制定并执行决策的人。

由这个制高点观察你的企业,极可能改变你对人才的想法。以某科技公司为例,它先找出它公司内担任关键任务的职位,然后评估这当中有多少职位是由高绩效人才所任职,答案是不到百分之三十。该公司接着问:该公司的高绩效人才中,有多少人任职于这些担负关键任务的职位,答案是只有百分之四十。由决策角度思考人才分派问题,让该公司得以最大利用其人才库,并改善决策效率。
当然,人才管理只是企业的一部份,但是决策中心问题可应用在任何重大元素上面。依据这些方法来进行企业评估,你会对企业中有什么须要改进,又要如何改进,有更正确的评价。


第五步:嵌入决策能力

步骤五有点不同。虽然排在最后,但因为它攸关如何让公司所做的改变维持下来,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在思考其他步骤时,就同时考虑这件事。举例来说,在执行第一步之前,先确认哪个领导人会成为决策的先锋部队,以及该如何获得整个企业的参与,是很重要的。


我们发现,成功的公司会在早期阶段,就列出有企图心的目标(雄心勃勃的目标or宏图伟志是否更好些?),并且让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参与,好为达成有效决策打基础。这些公司会庆祝早期的胜利,在企业内培养出对有效决策的热切期望(自觉由决策瘫痪中获得解放的人员,通常会成为助力,向外宣扬这件事),藉此创造并且维持动能。透过协助各阶层人员学习新的决策能力、分享最佳范例,以及密切追踪进度,这些公司把决策行为嵌入公司里。

以大都会人寿(MetLife)为例,它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由重要领导人担任主要领导责任。这些领导人建立按部就班的方法,让员工更容易地将最佳实务应用到工作上。部门领导人制定计划、指派项目负责人,接着就着手重新设计部门的主要决策流程。随着新方法逐渐推展,大家也学会了如何作出更好、更快的决策。
注意陷阱!当然,路途不会总是顺遂,但是高绩效的工作者会躲开最险恶的障碍。以下是一些他们打落牙齿和血吞才获得的教训:
 

  • 若没办法收尾,就不要开始。某科技公司发起了一项六个月的项目,以改善与其总部与欧洲团队相关的决策。该项目的结论是什么?是把更多决策权移转到欧洲团队,好加快反应时间。总部迅速地否决了整件事,而该公司欧洲地区的许多领导人都在一年内离职了。
  • 把工具用在困难的决策上,而不是只用在简单的决策上。轻松取胜感觉很爽快,但是要证明这些工具的实力,公司得要将它们应用在有争议性的决策上,例如量身订做产品,或不同市场的资源分配。
  • 不要轻忽个人问题。某些人或许无法适应新的决策方法。一位高阶主管这么指出,有些目标,是员工如果不改变,就永远达不到的。
  • 减少繁文缛节。切记,真正重要的是大的决策。举例来说,除非该决策的价值证明它有此必要,别为它很正式地指派RAPID角色。


在大公司当中,一个改变的过程可能得花上数个月才踏出脚步。然而,一旦企业开始活跃,一旦它学会了决策与执行,之后的效果是很戏剧化的。目标达成了;财务绩效改善了;企业成员开始有工作的动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能量,将转化成立即的决策行动。
你的企业也做得到。它可以独树一帜,成为众人想要加入的公司;它可以成就大业,一切就从它的下一个决策开始。


Michael C. Mankins是贝恩公司驻旧金山办事处合伙人,主管贝恩美洲区组织架构业务。
Paul Rogers是贝恩公司驻伦敦办事处董事总经理,曾领导贝恩全球组织架构业务。
陆建熙(James Root)是贝恩公司驻香港办事处合伙人兼董事,主管贝恩亚太区组织架构业务。

来源:《EMBA》

注:《商学院》2011年3月号刊登本文,标题为《企业决策:怎样才能更给力》。

推荐视频